返回栏目
首页古代历史 • 正文

主将汤恩伯30万大军彻底溃败 蒋介石为何替败军之将辩护?(2)

发布时间:  浏览: 次  作者:洛峰

  蒋介石虽然身为最高统帅,但政敌颇多。抗战期间,重庆的倒蒋暗流从未休止过。

  蒋介石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决策失误,给政敌提供口实,又不愿让爱将汤恩伯替自己顶缸——据黄仁宇讲,“我现今过目之蒋日记只有三个部下受到他的赞许,此为汤恩伯、薛岳及戴笠。”⑥——于是,只好处分蒋鼎文。

  不过,蒋介石对汤恩伯的这番“呵护”,似乎并没有收到他预期的“报效”。

  1954年7月,在台北阳明山庄,蒋介石对汤恩伯的去世,表达了这样一种奇怪的“遗憾”:

  “这几日以来,由于汤恩伯同志的病逝日本,使我更加感觉革命哲学的重要。本来汤恩伯在我们同志中,是一个极忠诚、极勇敢的同志,今日我对他只有想念感慨,而无追论置评的意思,我之所以要对大家说我的感慨,亦只是要提醒大家,对生死成败这一关,总要看得透,也要勘得破才行。汤同志之死,距离他指挥上海保卫战的时候,只有五年光景,这五年时间,还不到二千天,照我个人看法,假使汤同志当时能够在他指挥上海保卫战最后一个决战阶段,牺牲殉国的话,那对他个人将是如何地悲壮;对革命历史,将是如何地光耀。可惜他当时在上海撤退的时候,未能为主义、为革命捐躯殉职,却到五年以后的今日病死日本,虽多活了一些日子,但失去了一个为国家、为民族、为千秋历史重若泰山的死的机会,我想他在平时如对革命哲学果能有彻底研究和心得,勘破了这一生死关头,那他又何至错失了这个大好机会。”⑦蒋介石责备汤恩伯没有在1949年“殉职”于上海时,内心深处,或许也正浮现出1944年他不顾全国舆论所指,替汤恩伯辩护时的情景吧。

  注释:

  ①“蹚”,即“蹚将”、“蹚匠”,原是指活跃于豫西南地区的较大规模的一种介于流民和土匪的群体。②蒋介石,《一年来军事、外交、政治、经济之报告》,1944年9月16日在国民参政会上的讲话。③文强:《“中原王”汤恩伯》。

  ④蒋介石日记,1944年5月20日。中研院:《蒋鼎文先生访问记录》。转引自:刘熙明,《国民政府军在豫中会战前期的情报判断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2010年第3期。⑤刘熙明,《国民政府军在豫中会战前期的情报判断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2010年第3期。⑥黄仁宇,《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》,九州出版社,2011,P420。

  ⑦蒋介石,《革命教育的基础》,1954年7月5日至12日在台北阳明山庄讲。

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附:日军大将如何评价国军官兵?

  众所周知,日本陆军大将冈村宁次,长期参与侵华战争,日军投降前曾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。

  战后,其存留的部分日记与札记,被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成《冈村宁次大将资料》一书。①所谓“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”,参考冈村日记及札记中对国军官兵的评价,对今人理解抗战,当不无裨益。

  冈村宁次认为,汤恩伯“是蒋介石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”

  冈村日记及札记中,提及最多的国军高级将领,乃是汤恩伯。

  冈村说:“我任第十一军司令官时,曾与汤恩伯两次交锋,再综合其他情报来看,他是蒋介石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。襄东会战时,我第十一军曾猛攻敌正面的一角,汤恩伯则亲率主力向这一角反击,并乘隙使我主力陷入重围,受到歼灭性打击。”②关于汤恩伯的作战性格,冈村的理解是:“汤恩伯是非常勇敢的将军。我知道他的性格,如果他的一部受到攻击,便亲自率领大军进行反击。后来在1944年的河南作战中,我也利用他这一性格取得了成功。”③

相关文章Related

返回栏目>>

首页   |   古代历史